欢迎光临大为书画网    今天是: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为书画网
名家访谈
返回上页
您当前的位置:大为书画网首页 -> 名家访谈 -> 查阅
冯远访谈"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来源:无    浏览次数:22683    日期:2016/11/30

 

 

访谈截图

    11月25日上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做客新华网文化频道、书画频道联合出品的高端人物访谈栏目《文化艺术大家谈》,就“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美术界重点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冯远副主席,您好!进入11月,由中国文联、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已如期完成,并于20日在国博进行了公开展示。您作为“历史画创作工程”的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最初构想是如何产生的?在构架设置、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哪些特点?

    [冯远]:11月20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果展“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实际上是一个作品的公示展。目的是想听听广大的社会公众对作品的反应,很有可能还要进行局部的修改,最终或会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的内厅。

     说起整个创作活动的缘起,有一段故事。大概是在2002年、2003年的时候,当时文化艺术处于初步繁荣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很多西方的文艺创作理念、艺术思潮被大量地介绍到国内。国内的整个文学艺术,特别是美术,在艺术创作的探索创新方面形成了一种热潮。但是,很快又出现了一种现象,由于艺术家过于注重个人的艺术创作观念或者技巧、形式等方面,在艺术创作中,出现了忽视生活、淡漠生活、远离主题,甚至于鄙视崇高思想的现象。

     我调到文化部艺术司后,便一直在思考:怎么能从政府的层面上推动艺术创作,强调主旋律创作,提出一些基本的指导方针,来带动整个社会的美术创作?能不能通过有策划的选题推动这些主题创作?能不能把近百年来中国从屈辱中崛起、发展过来的艰辛道路,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初仅仅是觉得应该推动一些主题性的内容创作,并由中国规划研究院负责规划了这个选题,后来才逐步演变为要做成百年历史题材艺术工程,最后是由中国美术馆完成了基本的方案。

    此后,工程得到了文化部、财政部的支持。大家又开始思考:是不是用国家的资产投入这样的大型创作、艺术创作,要找到一个机制,怎么来抓?艺术家要怎么参与?我调到中国文联以后,仍旧与文化部的同事们继续推动着这个项目。

    2009年“国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制作工程”的成果面向社会公众展出。题材从鸦片战争一直到神舟五号上天,基本涵盖了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出作品总数达到110多件。

    2009年的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并让一大批当代的优秀艺术家们都介入到了这个主题性创作当中去。大家感到很提气,觉得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此后,中国文联便一直在考虑,要继续策划一些活动。

    到了2010年前后,整个中国的经济呈现了快速增长。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也带动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很快我们就发现,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美术创作的倾向。由于市场化的繁荣,使得相当多的艺术家过度关注市场,把整个艺术创作的重心都放在了艺术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上,并乐此不疲。

    这种倾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认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旋律创作不能卖钱,而不去创作。面对盲目市场化的混乱现象,我们觉得是不是也应该通过组织、策划活动,来进行扭转。后来,便想到能不能在“国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制作工程”的基础上,推出姊妹篇,设定为上下五千年,并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把它推动起来。但这是有难度的,因为画的是历史。当时,新落成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堪称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我跟主持工作的吕章申吕馆长谈到这一构思的时候,他非常支持,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从两个层面来说,一个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贯彻落实了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繁荣了文艺创作;第二个,通过大大改善艺术家创作生活的条件,能不能静下心来抓一批选题,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

    [主持人]:这也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工程,之前没有的。

    [冯远]:历史上确实没有,中国也没有这样一个创作历史画的传统。我们美术院校没有就这一类的绘画作为专门的研究方向,或者作为教学的机制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又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来说,这块是应该做的。我们做的是文化的基本建设。我们当初的认识还没有想到这么样一个高度,仅仅觉得那么大一个博物馆,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社会公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能够在国家文化中看到你这个民族的发展。

    首先便是基于这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其次,是这两年,我们觉得要让文化走出去、要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我们的宣传,通过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通过艺术作品来彰显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国精神与审美追求,教化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现在已成为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一项任务。

    很快这个新的项目“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也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支持,还做出了相关批示。国家财政部也拿出1.5亿的资金投入到工程中。这样的话,从2011年开始,工程就正式启动了。

    [主持人]:整个工程历时了五年的时间。

    [冯远]:当时的规划便是五年,因为按照一般的艺术作品创作的规律来说,应该给作者保证留出相对宽松的创作时间与空间。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承担着大量的社会活动,比较忙。所以五年的时间,我觉得如果认真抓紧的话,是可以创作出一件像样的艺术作品来的。

    [主持人]: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您曾经讲到有很多国家级的专家学者都参与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确立工作中来了,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冯远]:对。一旦这个想法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便做了一个基本调研。中华文明这么漫长的一段历史中间,究竟有多少是可以拿出来作为视觉艺术的作品来表现。因为有些题材恐怕未必适合绘画的题材来表现,更适合用电视剧、戏曲、电影来展现。我们首先咨询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们,什么题材更适合用视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在具体操作中间,我们又请到了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们。大家都认为这个形式非常好,争论得也非常厉害。相当多的断代史专家都认为他们研究的那个朝代代表着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有成就的时代。至于应该入选哪些题材,也进行了很多讨论。大家都觉得第一对各个朝代不能偏废,第二要涵盖政治、历史、文化、科技、对外交流等各个方面。

    重要的历史朝代,重大的改革举措,农民起义、军事战争都要涵盖进去。确实有很多题材,适合作为艺术作品来创作。但工程有一个限量,不可能事无巨细,一定只能择其所要,选择一些重点的,最后把它限定在150件。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说,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科技发明,各个历史朝代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些重大举措等等,都应该兼顾。但实际上确实困难。

    [主持人]:您能不能跟广大网友举一两个典型的例子?

    [冯远]:除了历史人物不用说了,历代上有作为的君主都包括在内。历代的一些重大历史活动、改革、变迁,乃至文学、教育、科技,包括像四大发明这些题材,都是不能遗漏的。再有一定量的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朝代兴替的事件,通过社会发展反映人民群众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情态的——像当年盛唐时期的长安和宋代的汴梁,都是经济富足、生活安定的特殊历史时期,这种题材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考虑。

    还有像长江、黄河、十大神话等题材,入选时曾有过争论。既然是历史化创作,长城跟黄河、跟长江是不是一定要纳入?十大神话是一个神话,它不是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已经有四大名著了,神话还需不需要?但是后来,我们考虑到神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学、中华文学的源头,最终还是平衡了大家的意见,保留了下来。

    现在的150个选题,我觉得是比较饱满的。当然不能指望通过这一次创作活动,能够把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都涵盖进去。将来我们还要陆续做下去。选题产生之后,我们就考虑到要建立一个组织运作的机制。

[主持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管理情况是什么样的?

    [冯远]:我们以比较少但精干的人组织了一个班子,建立了组委会。设有秘书长,成员包括了几个主办单位的成员,国家博物馆也有专人介入。我在其中起到了协调联络跟调度的工作角色。下面我们建立了一个创作办公室。创作办公室里面有学术秘书,还有日常事务的协调、组织联络的工作人员。人员也不多,两到三人,固定的是两个人。依托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因为美协是承办单位。所以办会、办活动,凡是大型的评审、讨论、组织、展览都由中国美协的团队来介入,日常工作则是通过两个人员来负责。

    [主持人]:这次的工程,国家投入了1.5亿。作为文化类的国家项目,得到这样的支持,在之前也是没有过的。也请您介绍一下,在工程进行中,这笔资金如何下放?如何监管?在跟艺术家的合作中具体怎么使用?

    [冯远]:我们参照了“国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制作工程”的做法,整个1.5亿元的资金“涵盖”了五年的工作。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作品完成以后国家收藏之用,发放给作者作为一种奖励。

    因为这次创作的作品体量都比较大,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按照国博提供给我们的一些尺幅,进行创作的。作品的尺寸4.6x6.7米,这是大幅的;小的也有,2.7x1.3、1.4米。主要是根据题材的大小和轻重,做出基本规划。但在实际运作中间,还是做了一些微调。考虑到作品的体量,你给艺术家的报酬,不可能像市场中间做艺术品交易一样,论尺幅、论价格。不可能用多大的一个国际尺寸,来估量它的价值。这实际上,是一种作者完成作品以后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由国家出资收藏的形式。给他的这笔资金,是一种奖励方式。

    150件作品按照1.5亿,也就是每件作品相当于人民币100万的预算来做的方案。但在实际运作中,整个工程这五年中间所有的运营经费、日常开销,包括组织各种会议、各种讨论,到各地创作指导与辅导的所有费用都在这里头,按照我们的估算占到了26%左右。

    我们也考虑到尽可能节俭办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工作宴会或者说出差用比较豪华的规格。我们是以最低的花费标准,事情又做了、花钱又少的原则在工作。因为我们的运营经费花得越俭省,最后反馈给作者的奖励金便会多一点。所以按照我们现在的测算,除去每个作者有十万块钱的材料费基础外,这些大小不等的各种作品,都能达到60到8、90万的收藏奖励金的标准。如果按照150件统统入选,肯定也是不够的。在验收的过程中间还是有十几件作品没有通过专家的验收,也就是它没有得到半数票,落选了。

    中间有个投票机制,这个投票机制代表国家来验收。主办单位都是政府机构,政府任命一个专家委员会来代表政府行使验收,替政府来把关。我们建立了一个评审机制,有将近50位专家,体量很大,涵盖了各个领域:既有历史学家、考古专家,也有知名的资深老艺术家,还有作者,以及方方面面的主办单位的一些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当然重点还是以专业的人员为主。

    这个组织机构是非常严谨的。所有的机构都有一些规章制度,它的职责严格地按照这个规章制度在执行。最后采取一种票决的方式,对所有完成的160多件作品进行投票。一次投票下来,最后它的结果是超出我们预估的,入围作品146件。按照原来的估计可能8%到10%的作品过不去。因为像这样一个大型工程,国家资金投入,公众关注,它需要把握质量和标准很高。

    我认为这些专家们在接受委托,他们代表政府来行使验收这些职责的时候,他们是认真的。所以,最后的投票应该说专家们是在充分观摩,认真讨论、议论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决定。146件作品最后入围。没有入围的作品,当然非常遗憾。我们也郑重其事地给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对他们这五年中间付出的辛苦劳动的感谢。同时也说明虽然在投票过程中间,他们的作品没能够达到专家投票过半数的结果,但希望他们能够进一步地改进,这个题材还可以继续创作下去。为了表示对他们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所达到的专业水准的敬意,也拿出一笔资金给他们做了补偿。目前来说,这个事情,我认为处理得是比较稳妥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本身的直接参与者中间,有很多重要的创作者都是知名的艺术家。您能简单谈一下全国的广大艺术家对这个工程的参与程度如何吗?

    [冯远]:应该说艺术家们是非常踊跃的。从这个项目立项、正式启动,到它的150个选题在各大媒体上公布以后,有大量参加海选的作者。对于海选作者,我们有一条入围的杠杠,就是他们一定要有创作历史画的经验,而且必须有发表的作品。哪怕是一个个体的艺术工作者,都一定要有学术成果的积累。在申报的时候,第一,要提供草图,选择的这个题目的创作构思、构图和效果要有;第二,还要能够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来承担这件作品创作成果的佐证。这样的话,在全国评选中大概有1000多件草图,最终选下了500多件。逐步逐步地筛选,一次次专家评审讨论,这个数量在逐步地缩小。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相对集中在一部分有能力来承担这种创作任务的艺术家的身上。

    当然我们也尽可能多地把当代著名的艺术家都吸引进来。后期有些是有一定难度的主题创作,在没有合适的海选作者的同时,我们就采取邀标的方式奔着特定的人去,邀请他来参加。因为这些年来,整个美术创作活动是繁荣的趋势,在各大的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和专题性的作品展览中间,出现了很多有潜力也有能力的中青年创作者。我们把这些人也有目标地邀请来参与。

    [主持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都有参与。

    [冯远]:就这样,形成了近300人的创作队伍。有的作品一个人创作,有的作品两个人、三个人甚至五人团队共同进行创作。

    当下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基本都有了。当然主要以在人物画、主题性绘画创作方面有经验的艺术家们为主体。

 


 
网站首页  |  艺术动态  |   书画名家  |   网上画廊  |   陇原书画  |   书画评论  |   名家访谈  |   创作心得  |   视频之窗  |  
Copyright © 2005-2020 大为书画网 (www.gsdwh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业务热线:18893142737  13893239127  邮箱:gsdwhm@163.com
地址:兰市州安宁中兴小区7-6-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辩率
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大为书画网  最终解释权归大为书画网所有
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陇ICP备13000632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910号